摘要:500年后“复活”的莎士比亚,第一份工作竟然是给电商写文案为电商提供软文、推文的写手们,恐怕很快就要面临失业的窘境了。日前,电商巨头京东推出了由其主导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写作系统,取名“莎士比亚”。目前,商家可以借助这套系统强大的智能写作技术...
为电商提供软文、推文的写手们,恐怕很快就要面临失业的窘境了。
日前,电商巨头京东推出了由其主导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写作系统,取名“莎士比亚”。目前,商家可以借助这套系统强大的智能写作技术,生成符合具体商品的个性化文案,进而提高推广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莎士比亚智能写作系统
虽然“莎士比亚”只是1.0版,但已具备完善的“吐”文案能力。用户登录智能写作平台后,输入商品关键词,比如“春季”、“丝绸”、“衬衫”、“碎花”,再点“生成”,约一秒钟就能“吐”出上千条匹配文案。
据悉,这套系统已经具备类似人脑记忆的“神经元”功能,并搭载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多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兼顾海量图片算法、大数据处理等功能。未来,不论是写文案还是做图文排版,都可以完全交给这套智能写作系统,瞬间搞定。
没想到,500年后“复活”的莎士比亚,第一份工作竟是给电商写文案。
网友评论亮了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已经不能单纯用“快”来形容,甚至已令很多人感到恐惧。
世界首屈一指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认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化程度,未来世界上可能会创造出一种“永生机器人”,届时,我们每个人都难逃其魔掌。因此,人类应尽快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研发监管条例”,用以防止电脑的智能化程度高于人脑。
实际上,目前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类职业,已经被证明可以被机器或机器人所取代:
1、司机(驾驶员)
机动车驾驶能力,几乎已成为现代人类生存的必备技能。而随着传感器、地图导航、自动分析、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的完善,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不仅司机这个职业会消失,就连驾驶(车、船、飞机)这项技能或许也会沦为鸡肋。
2、流水线工人
十九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电气化的广泛应用,一条条工业流水线被带进工厂,大批传统的手工作业工人失去岗位,取而代之的是少量的流水线工人。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再度兴起,流水线工人的前途也已堪忧。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近年来就引进了上万台机器人设备,有媒体曝出,其在江苏昆山的工厂已裁减6万员工。
3、收费站收费员
“我今年36了,让我去端盘子我也端不了啊,这么多年,我就会收费!”今年初,河北唐山市取消了所有路桥的收费站,一位面临失业的女收费员,无奈的说出了上面这句话。虽然这件事看似与智能收费设备的普及无关,但从趋势来看,基于移动支付的无人收费站仍是未来主流。
4、收银员
马云的无人超市、亚马逊的Amazon Go......关于无人超市、无人商场的消息层出不穷。与收费站收费员的境遇类似,收银员的职业前景也并不乐观。
5、清洁工
不论是街道还是家庭,自动清洁设备正在逐渐被普及。去年,法国巴黎火车站投放了一台智能垃圾桶,当有乘客要扔垃圾时,只要向它招手示意,他就会自动过来接住你扔的垃圾。同时,一些自动清扫机也被投入使用,这些智能设备几乎可以完全取代人类清洁工。
6、快餐厨师
去年,一家专门生产快餐、盒饭的工厂被广泛报道,1000斤大米、500斤蔬菜、肉类运到流水线,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机器人厨师做成一盒盒热气腾腾的饭菜,操作现场根本看不到一个人类厨师。
去年,位于青岛高新区火炬路的无人餐厅也火了一把,通过手机付款,机器人现点现做,红烧牛肉、梅菜扣肉、照烧鸡腿等等四十余款套餐,仅20秒就能从出餐口送出,据食客反映,味道还不错。
从机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少职业也存在极大可能,最终被机器人完全取代:
1、写手、编辑
不同于专业的作家,写手往往是批量生产文字的“脑力民工”,编辑则是文字的再加工者,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可以被拥有强大AI的机器人取代。京东的“莎士比亚”就是个现成例子。事实上,机器人代替人写稿似乎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美联社旗下分社,数年前已经开始尝试让“机器人编辑”进行撰稿,目前已发布数以千计份机器撰稿文章。
2、非诉讼律师
美国有一家叫做LegalZoom的司法服务网站,凭借其后台的智能系统,可以处理用户提交的简单的法律任务,诸如申请商标、遗嘱订立甚至离婚事务,这样一来,人们可以减少聘请律师所需付出的高昂费用,非诉讼律师或将成“鸡肋”。
3、同声传译/翻译
最近有个小视频颇为流行,说的是在日本街头,一个美国男人对着手里的“语言转换器”,说出一段英语,转换器准确的翻译成了日语并大声念出,引得日本美女惊叫连连。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声音过滤技术以及翻译技术的提升,智能传译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家族中,最为成熟的应用之一。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内,翻译职位的需求将被大量缩减。
4、证券分析师
不断成熟的金融量化分析技术,正在取代传统的证券分析师的职位。上个月,美国一家叫做Kensho的金融科技公司,被标普全球(S&P GLOBAL)以5.5亿美元收购。通过Kensho,投资者可以输入任何你想要分析的证券市场问题,Kensho会立即扫描庞大的数据库、对比数万个金融变量之后做出分析,给出一个相对精准的回答。
5、普通医生/门诊医生
知名畅销书《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曾多次演讲中提及,将完善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相结合,机器人可接手大量普通医生的门诊工作,而且误诊率比人类医生更低。
6、保险精算师
保险精算师绝对是一个“金领”职业,他们运营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理论知识,评估一项保险划算与否,进而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利润。而AI人工智能对于数学和统计学的数据分析能力,天然的强于人类,且不会出错。因此,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会改变保险精算师的行业格局,甚至取而代之。
7、码农
实际上,仅仅是IT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就已使得不少程序员跟不上节奏了。目前,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已经可以用编程机器人解决了,关键是,它还从疲倦。低级别的纯“码农”,未来恐将难以生存。
8、财会人员
2017年,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中的普华永道、德勤、安永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引发业内热议。
AI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远超人脑,有专家表示,最终财会职位只能留下类似CPA(注册会计师)级别的人,因为他们需要对财务报表以及公司经营有“感性”认识,而目前企业概念上的“记账会计”可能会消失。
9、前台
小金身边有位年轻朋友,前一阵去某大企业应聘前台,结果对方告知,这个职位暂时不招人了,因为他们刚引进了一个“前台机器人”。
有关前台机器人,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由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 Pepper。目前,日本、美国、以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多家医院、银行、商场都已购买了 Pepper,充当前台人员或接待人员。当然,从发展趋势来看,前台机器人未来或许会被改造得更像人类。
接待机器人Pepper
记得在小时候,我曾看过一篇写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外科幻小说,大致内容是说:未来,人的绝大部分工作已被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要做的,就是躺在床上,靠机器传送过来的食物和营养液维持生命。看似衣食无忧,但本质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人类会不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对于这个问题,《人类简史》的作者、世界知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不用担心。对于机器人AI,更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比我自己更理解自己”的能力。
他认为,“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关键。
一旦掌握了足够多的生物识别数据和足够的计算力,一个外部算法能够比我自己更好地理解我自己。
或许,现在的我们还用不着考虑这些。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每件事情做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毕竟,人类是具有感情的高级动物,AI再智能,恐怕也算计不过复杂的人心。
金投手理财 /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