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44:40 | 浏览:596
■ 吴荻枫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各种智能设备、智能软件已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不少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全面代替人类智能,甚至超越人类智能。不过,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是人工智能无法实现,更无法替代的。
人工智能不管多么发达,归根结底,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比如,某人每天上下班,公司和家之间的距离有15公里。他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包括打的、公交车、地铁、自驾车、共享单车,以及这些工具的组合。如果他去问导航软件,导航软件可以根据他的要求以及实时路况,给出一个最优的出行方案。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很有用的。然而,虽然有不少人会选择在工作地点附近买房或租房来解决通勤问题,导航软件却绝不会给出搬家的方案。因为导航软件的运行程序,或者说运行框架没有这种手段可供选择,但人却不会受既有框架的约束。
人工智能也不能主动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我问智能应答软件:“帅帅在哪里,你看到帅帅了么?”它要么回答不知道,要么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而我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人,被问的人不管知识水平如何,第一个反应恐怕都是:“你说的帅帅是谁啊?”我就会告诉他,帅帅是我的小狗,是什么样子,有多大,有什么特点,等等。可见,人类首先能够主动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确定目标。我举的这个例子非常简单,以后人工智能或许也能应对,但并不是软件学会了如何确定问题所在,而是设计人员扩充了或者改变了软件运行的程序或框架。
总之,如果人类确定了问题,确定了可用的手段或者信息,人工智能可以给出答案,乃至近乎完美的答案。但是,人工智能不会设计这种目的—手段的框架,也不会主动突破这种框架。
人是追求意义的智慧生物,因此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类赋予某些事物以意义或价值,才构成了目的—手段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人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怎样才算是达成了目的。而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需要人类将具有意义的逻辑关系编码输入,人工智能才能按照这种关系工作,但它本身无从建立这种关系。
人以意义来理解世界,也以此与他人交流、合作。米塞斯曾举过一个例子,假如某人闯入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部落。那些原始人未开化,没有语言,或者即使有语言他也听不懂。但是,如果他看到这些原始人架锅生火,他就会知道,他们是要做饭了。人类有相似的心智结构,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相互理解。如果换成机器人呢?除非是科幻电影里那些由演员扮演的机器人,否则它只会搜索和输出代码,而不会真正试图去理解眼前所发生的事。
可见,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通过意义和价值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这是人作为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基础,也是人类合作和创新的基础。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没有价值观,终究只能是人的工具,而不可能超越人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看出,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正是将人当成了在既有目的—手段框架下寻求最优解的机器。这其实是省略了人的行为中最具有本质性和创新性的部分。理性经济人所构成的经济体,是静态的、机械的,被动的,充其量是人工智能的世界,而不是人类社会。
经济学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因此经济学不研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研究某个个人究竟应该确定什么具体的目标,运用什么具体的手段,但是,经济学应该将个人在目的—手段框架的行为模式纳入研究的范畴,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讲师)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2WAIC元宇宙展区 汤彦俊 摄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郑莹莹)步入第五年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幕很“元”气。2022WAIC展区 汤彦俊 摄 当天的开幕式会场,分“实”“虚”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在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机器人打扫卫生、送咖啡、专业消毒等辅助人类的应用场景集中展出,而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互融共促的趋势,则引领人们看到了一个万物智联的AI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会现场,一览未来“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在6月25日召开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招商银行正在探索银行3.0模式,即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科技投入。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有一天会超越人脑吗?近日,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刘嘉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发表了演讲《脑与人工智能:站在进化的节点上》。他指出,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无法与人脑相比,但它发展迅猛,类人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在电影《异形:契约》中,迈克尔·法斯宾德所扮演的仿生人大卫表面上对人类亲切友好,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行为为人类带来灾祸。而在现实中,如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警告过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人工智能灭世论”的支持者而
未来一段时间本人将不定期的以系列文章形式,分享本人在学习人工智能过程中的一些收获。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典型应用场景、一级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1. 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AI程序被称为智能代理
昨日,百度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丘比特的对话式智能社交助手,正式向社交领域开始进军。在百度发布的一段宣传视频中也显示了该助手的具体使用方法,丘比特的存在可以依托第三方设备,不仅仅只是手机端,还有可能在更多可穿戴的设备上,不如眼镜,手表等;视频显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里面的主角人工智能小男孩不但拥有以假乱真的人类外表,而且还有和人类一样的意识和情感,让人印象深刻。但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现实生活中的人工智能,都是像手机助手siri、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智能音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中,有一位叫夏语冰。毕业前夕,夏语冰的画作同其他同学的作品一道,参加了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夏语冰的作品,获得了中央美院老师们的高度肯定。该校的邱志杰教授专门为她的作品写下一大段褒扬的
就算你不咋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这两个月可能也被ChatGPT的新闻给刷屏了。会讲笑话会写文,能上考试能写诗,写剧本写论文写歌词样样精通...ChatGPT发布的这三个月,全人类都目睹了一个AI程序究竟能聪明到多离谱的程度。ChatGPT是由O
一、引入对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种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的智慧的技术。它通过使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其他技术来实现对信息的自动理解和处理。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实现人类的
人工智能(AI)的发展,让机器替代人工的新闻越来越多:从2020年双十一开始,淘宝将逐步启用机器人送快递,因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熟。在家用轿车之后,特斯拉发布了纯电动无人驾驶卡车,未来AI将全面取代司机。亚马逊和阿里都搞了无人
视觉中国供图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用户输入文字,AI就能根据语意进行绘画创作。视觉中国供图在国内首个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辆“主驾无人、副驾驶配备安全员”的无人驾驶车在行驶中。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即将过去的2022年,对于
中新网5月25日电(吴涛)随着柯洁对战AlphaGo两局失利,人工智能(AI)又引发大众关注。那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都能干些什么,会抢人类饭碗、还是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5月23日上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世界排名第一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谭羽清生存还是毁灭?四百多年前,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这句经典独白,迈入2023年,依然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OpenAI在2022年年底发布的ChatGPT,因其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