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37:46 | 浏览:890
来源:经济日报
在“2018·全国检察机关科技装备展”上,科沃斯检务机器人亮相。
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60多年前就被提出,但又一度沉寂。随着谷歌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再次为世人瞩目。然而,与无限风光一起相伴而来的,还有关于人工智能的种种争议
“在我的一生中,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生前反复告诫。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风起云涌的今天,人工智能究竟会成为造福人类的天使,还是控制人类的魔鬼?面对类似疑虑,请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怎么说。
崛起
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迎来发展的春天,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暑期研讨班上,一位名叫约翰·麦卡锡的年轻人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那时研讨的主题是怎样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事实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在此之前早已开展。
“人工智能的主要目标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探寻智能本质,研发具有类人智能的智能机器。比如,让机器或者计算机会听、会看、会说、会想、会决策,与人类一样。”谭铁牛解释。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60多年风风雨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成功跨越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如愿迎来发展的春天: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人机对弈、无人驾驶……一系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继突破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医学行业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斯坦福大学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采用近13万张痣、皮疹和其他皮肤病变的图像训练机器识别其中的皮肤癌症状,在与21位皮肤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个深度神经网络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1%,与医生不相上下。
这样的惊喜比比皆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应用创新,国际计算机视觉竞赛ImageNet图像分类的Top5误差率从2012年的16%降到2017年的3%左右(已经低于人的错误率);我国的Face++(旷视科技)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在LFW国际公开测试中达到全球最高的99.5%(超过了人类肉眼识别的准确率97.52%),与此相关的刷脸支付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7年十大全球突破性技术。
“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例如,微软语音识别系统5.1%的错误率比肩专业速记员。”谭铁牛说,从可应用性来看,人工智能大体可以分为专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面向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即专用人工智能)由于任务单一、应用背景需求明确、领域知识积累深厚、建模计算简单可行,更容易实现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专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源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对抗学习等统计机器学习理论的进步。深度学习,简单说,就是借鉴人的大脑在处理信息过程当中的层次化处理。”谭铁牛解释说。
挑战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工智能似乎已所向披靡,然而,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艺术创作将是人类对抗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座堡垒’!”曾几何时,一些专家对此深信不疑。然而,现实很快给予他们一击:2016年,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画家——“初创主义”在旧金山拍卖会上大放异彩,在它创作的29幅作品中,有的被卖出8000美元的高价。
无独有偶。在法国巴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深沉巴赫”创作的合唱曲目,甚至被专业音乐家误认为是“真巴赫”的作品。而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一台电脑写一篇小说的一天》,则通过了日本“星新一文学奖”初审第一轮。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工智能似乎已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当人工智能崛起,人类会不会被取而代之?
“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谭铁牛历数人工智能诸多局限并一一阐释:智慧是高级智能,目前的人工智能无意识和悟性,缺乏综合决策能力;机器对于人的情感理解与交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系统可谓有智无心,更无谋;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不会下象棋。换句话说,现在,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谭铁牛举例说,机器翻译如今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但这简单的3句话“他吃食堂”“他吃面条”“他吃大腕”,机器翻译不出;“那辆白车是黑车”“能穿多少穿多少”,这也无法翻译。再比如,看到校园里“欢迎新老师生前来就餐”的横幅,很多人一目了然,但人工智能却无法理解,这些不能之处正是当前人工智能遇到的瓶颈。
“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维度可分为信息感知、机器学习、概念抽象和规划决策几方面。从知识规则到统计学习,第二波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感知和机器学习方面进展显著,但是在概念抽象和规划决策方面刚刚起步。”美国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如是判断。
人工智能已经达到5岁小孩的水平、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即将超越人类水平、30年内机器人将统治世界……面对一些错误认识和炒作,谭铁牛有些无奈。“现有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很多人认为通用人工智能很快就能实现,只要给机器人发指令就可以做任何事,这是对人工智能预期过高。”谭铁牛提醒说。
趋势
对比人类大脑,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而对它的研究与应用任重道远
未来,人工智能应何去何从?谭铁牛认为,人类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可谓“一脑万用”。因此,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而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刚刚起步,依然任重道远。
他坦陈,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但是距离“很好用”,还有数据、能耗、泛化、可解释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诸多瓶颈,理论创新和产业应用发展空间巨大。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理论更完备、技术更先进、产业更繁荣、应用更广泛、法规更健全。通用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全世界科技巨头竞争的焦点。如何实现从专用智能到通用智能的跨越式发展,既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挑战。
在谭铁牛看来,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各有所长,因此需要取长补短,融合多种智能模式的智能技术将在未来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人+机器”的组合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流方向,“人机共存”将是人类社会的新常态,而学科交叉将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源泉。
至于它究竟会成为造福人类的天使,还是控制人类的魔鬼,这取决于人类自身。“高科技本身没有天使和魔鬼之分,人工智能亦是如此。对于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的使用取决于人类自身。我们应未雨绸缪,形成合力,确保人工智能的正面效应,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于人类。”谭铁牛说。(记者 沈 慧)
2022WAIC元宇宙展区 汤彦俊 摄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郑莹莹)步入第五年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幕很“元”气。2022WAIC展区 汤彦俊 摄 当天的开幕式会场,分“实”“虚”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在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机器人打扫卫生、送咖啡、专业消毒等辅助人类的应用场景集中展出,而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互融共促的趋势,则引领人们看到了一个万物智联的AI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会现场,一览未来“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在6月25日召开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招商银行正在探索银行3.0模式,即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科技投入。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有一天会超越人脑吗?近日,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刘嘉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发表了演讲《脑与人工智能:站在进化的节点上》。他指出,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无法与人脑相比,但它发展迅猛,类人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在电影《异形:契约》中,迈克尔·法斯宾德所扮演的仿生人大卫表面上对人类亲切友好,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行为为人类带来灾祸。而在现实中,如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警告过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人工智能灭世论”的支持者而
未来一段时间本人将不定期的以系列文章形式,分享本人在学习人工智能过程中的一些收获。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典型应用场景、一级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1. 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AI程序被称为智能代理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高杲 徐莉莎 文/图“烂大街的技术才是好技术!”10月13日,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徐葳这样解释他对“好技术”的理解。与会者也普遍认为,这样
人工智能作为近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纵观近年来的技术发展,从无人驾驶到智能硬件、“围棋高手”到智能翻译……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与其广泛应用恰恰相反的是,人工智能的内涵却鲜为人知,晦涩的文字表述也赋予了
昨日,百度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丘比特的对话式智能社交助手,正式向社交领域开始进军。在百度发布的一段宣传视频中也显示了该助手的具体使用方法,丘比特的存在可以依托第三方设备,不仅仅只是手机端,还有可能在更多可穿戴的设备上,不如眼镜,手表等;视频显
2016年初,初创型科技公司寒武纪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曾经面向国内市场推出首款商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人工智能处理器1A,该款人工智能处理器可应用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无人驾驶和安防等
在宁波奇点机器人体验馆,机器人正与一位观众现场围棋“对弈”。不久前,成都某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和高考状元展开了一场解答高考数学题的较量,虽然机器人最终落败,但其理解语义、逻辑分析以及快速学习的能力令人赞叹。从简单的娱乐游戏到辅助人类智慧决策的工
打开电脑,通过对话式AI平台查看机器人测试结果,标注机器人的应答准确率,分析机器人错误原因,对机器人进行调整、优化……伴随着手指敲击键盘的“啪嗒啪嗒”声,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资深人工智能训练师周爽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调教”人工智能产
农历兔年首周交易日(1月30日-2月3日),A股深证成指震荡走强,上证指数、创业板指震荡走低。截至2月3日收盘,沪指报3263.41点,周跌0.04%;深成指报12054.30点,周涨0.62%;创业板指报2580.11点,周跌0.23%。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英文缩写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目的在于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生产出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包括但不仅限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等系统。人工智能的智能表现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平稳步提升。近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召开。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