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算法相对论|关于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的三点思考

时间:2023-02-06 12:27:02 | 浏览:389

彭嘉昊在过去的2021年,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这个细分行业的起起伏伏,有些企业长期亏损乃至濒临破产,有些企业顺利获得融资或成功上市,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但纵观现在国内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总是无法回避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人工智能企业究竟离盈利

彭嘉昊

在过去的2021年,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这个细分行业的起起伏伏,有些企业长期亏损乃至濒临破产,有些企业顺利获得融资或成功上市,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但纵观现在国内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总是无法回避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人工智能企业究竟离盈利还有多远?”诚然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所有的研发投入只有在产业化的落地场景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价值,脱离了现实的产业需求,人工智能只能停留在技术本身。

目前,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的3个路径:(1)AI+产业,即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掌握某种人工智能技术后,向产业化的具体场景落地。比如商汤科技、云天励飞、旷世科技等知名人工智能公司都是采取的这条路径。(2)产业+AI,即由某一细分产业里的公司,尤其是头部大型企业作为主导力量,主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升级。比如平安保险、、顺丰快递等细分领域的大型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3)产学研成果转化,即由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导,主动面向市场的科研成果转化道路。近些年各大顶尖高校都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有很多政府背景的人工智能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

笔者从2020年以来持续走访了上百家人工智能企业及科研机构,就在行业里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下我对于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的思考。

一、“AI+产业”的道路已经进入平台期

“AI+产业”的模式,主要指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通过技术先行,然后寻找合适的业务场景实现商业价值。这条路可以借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诸如淘宝、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都是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发现了一个0-1的全新产业。我们曾经也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可以通过0-1的技术突破,借鉴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广泛覆盖到各行各业的细分场景中。但除了人脸识别等少数几个场景外,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并没有复制科技前辈在移动互联网的成功。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并不能将其简单归咎于市场、资本或团队本身,笔者认为根源在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进入了一个进步相对缓慢的平台期了,我们拿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来对应分析。

我们先说算力的问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1年《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的分析,虽然近些年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都有很大程度的增长,未来5年全球的增速甚至超过50%,但与日益复杂的算法模型和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同时,存算一体架构、量子计算、光子计算和类脑计算芯片尚处于实验室的研发阶段,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较长的时间,无法以技术革命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虽然,诸如商汤科技、华为等头部公司采取了建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的方式,来满足未来智能计算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神威、天河、曙光三台E级超算系统的研制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很多国内的硬件公司着手计算机硬件的国产化替代。但从短期来看,算力将会是一个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实困难。

我们再说到算法,算法表面上是计算机技术,但就本质抽离分析它是个数学问题。近些年数学领域还是有很多发展,比如无限函数计算等,但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速度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的快。就算法这一特定领域的发展,中美最顶级的算法之间目前并没有代差。虽然层算法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但是就应用层来说,企业完全可以自己下载Gitub或OpenAI的开源代码,或者使用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的现有技术方案,从而大大降低技术应用的门槛。在市场竞争的层面上,人工智能技术型公司并不必然比传统互联网公司,甚至处于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更具有优势。

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数据,我国从2020年开始就逐步收紧了数据安全相关的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九部委《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陆续出台,使得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获得数据的难度越来越,除非他们能够深入到业务的细分场景中,否则很难像过去那样获得训练算法模型的大规模数据。而这些“喂养”算法模型的数据,大都掌握在产业里的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的手中。这些大型公司无论是处于商业目的,还是自身业务安全性的考虑,几乎很难同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开展合作,这也造成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二、“产业+AI”和产学研成果转化的机遇

“产业+AI”的路径,属于产业里的企业自发性升级换代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归纳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产业里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会主动寻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型公司或者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甚至自己建立团队完成研发工作。对于大部分产业里的企业来说,他们面对的并不是0-1的全新市场,往往是在既有的红海市场中竞争,这种长期在产业内的拼搏经历,使得他们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上具备以下两大独特优势:

1. 掌握了大量特定生产场景下的专业知识和数据资料:我们一般称其为行业knowhow,比如化工材料的配方或某种特殊的生产工艺流程等。这种行业knowhow往往是企业的核心机密,在一些数据采集封闭、生产流程保密的领域,往往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获得足够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专业知识和数据资料。所以,很多产业里的企业在寻找技术合作方时,会对侵略性较强的技术型公司比较排斥,往往要求技术型公司提交算法源代码,目的在于避免培养潜在竞争对手。

2. 了解真实的交易和应用场景:比如怎样建立可靠的供应链,怎样探析市场的情报信息,怎样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等。这些内容看似都属于业务相关的范畴,但却是技术型公司的痛点,几乎90%的人工智能公司都死在了打磨商业模式、寻找应用场景的道路上。但对于产业里的企业来说,敏锐捕捉市场机会并从产业里赚到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然能力,所有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都在过去的市场竞争中淘汰掉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准入门槛的降低,大量传统企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适配将更加便捷,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具备成为“人工智能+公司”的潜质。相信随着国家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不断深化,在各行各业里都会出现“产业+AI”的明星企业。

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上,少不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对于产业里的企业来说,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很好补充其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目前,我国的产学研成果转化的之路并不十分顺畅,虽然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由于学术、科研同商业、市场的差异巨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商业判断和市场嗅觉等方面总显得不太“接地气”,更多的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里很难走出去,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窘境。

另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在工程能力也有所欠缺,虽然容易聚集高层次的顶尖人才,但缺乏实际操作的操盘型业务能手。正因为强于研发而弱于市场,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更愿意将科技成果以出售、技术入股或收益分成的方式与产业里的企业进行合作,而不是自己开拓市场。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大量国家基础科研经费的保障,对于本就容易聚集人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型公司而言很复杂的技术,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并不困难。随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修订,科研人员参与到成果转化的途径也将更通畅,一旦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成果转化路径,就可以很好的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的联合。可以预见,未来各类新型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将持续涌现,作为技术与市场的桥梁。

三、以产业需求出发,以产业结果为验证标准

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变化很快,即使在产业内的从业人员也免不了持续性、高强度的学习和研究。各行各业的专家在跨到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时候,可能都需要经历持续性“回头看”的过程。笔者在2020年参与深圳特区人工智能立法的时候,关于“什么是人工智能”的界定,现在看起来内涵和外延都不充分。过去,我们曾经认为人工智能就是模拟人的智能,但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机器在模拟人的智能上出现了很多痛点,但在模拟昆虫、动物的智能上反而进展很快,很多成果应用在障碍躲避、行为预判等诸多领域。于是,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并不能单纯界定为“模拟人的智能”,而应当是“人造的智能”。显然,当时几乎所有的立法专家对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解并不全面和前瞻。

人工智能学界有一个著名的猴子上树的故事:我们不能认为基于当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都是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添砖加瓦;这正如我们不能认为一只猴子上了树,就意味着它向登月迈了一大步一样。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保持着谦虚、务实的精神,一切从产业的需求出发,一切以产业的实际结果为验证标准。任何一种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验证,都有自己的时间窗口,当市场机遇的红利期错过后,再想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就非常困难了,势必面临更加激烈的肉搏战。

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样,产业化的道路总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我们不提倡以成败论英雄,但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道路上,能够解决真实问题、拿到客观结果,才是企业家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对于每一个产业里的专家来说,与其采取一种“预判式”的论证,执着于向其他人说明自己了解的知识,远不如切实在产业里面做出现实案例更具有说服力。未来各行各业的每一家企业都是“人工智能+公司”,愿与行业里的同仁一起共同成长、见证人工智能产业化之路的发展。(彭嘉昊系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字化治理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邵文

校对:栾梦

相关资讯

当人工智能“初见”元宇宙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元”气启幕

2022WAIC元宇宙展区 汤彦俊 摄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郑莹莹)步入第五年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幕很“元”气。2022WAIC展区 汤彦俊 摄 当天的开幕式会场,分“实”“虚”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察: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互融,AI世界渐行渐近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在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机器人打扫卫生、送咖啡、专业消毒等辅助人类的应用场景集中展出,而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互融共促的趋势,则引领人们看到了一个万物智联的AI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会现场,一览未来“

人工智能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为何人工智能应用仍然较为零星?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在6月25日召开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招商银行正在探索银行3.0模式,即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科技投入。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

人工智能有一天会超越人脑吗?人工智能未来的三种可能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有一天会超越人脑吗?近日,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刘嘉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发表了演讲《脑与人工智能:站在进化的节点上》。他指出,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无法与人脑相比,但它发展迅猛,类人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毁灭?对“人工智能灭世论”的质疑与反思

在电影《异形:契约》中,迈克尔·法斯宾德所扮演的仿生人大卫表面上对人类亲切友好,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行为为人类带来灾祸。而在现实中,如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警告过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人工智能灭世论”的支持者而

人工智能入门系列(1):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未来一段时间本人将不定期的以系列文章形式,分享本人在学习人工智能过程中的一些收获。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典型应用场景、一级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1. 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AI程序被称为智能代理

人工智能训练师:让机器更“懂”人让产业更智能

打开电脑,通过对话式AI平台查看机器人测试结果,标注机器人的应答准确率,分析机器人错误原因,对机器人进行调整、优化……伴随着手指敲击键盘的“啪嗒啪嗒”声,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资深人工智能训练师周爽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调教”人工智能产

人工智能如何去“人工”?专家认为:“烂大街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高杲 徐莉莎 文/图“烂大街的技术才是好技术!”10月13日,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徐葳这样解释他对“好技术”的理解。与会者也普遍认为,这样

有道人工翻译平台翻译新作——《极简人工智能》中文版首发

人工智能作为近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纵观近年来的技术发展,从无人驾驶到智能硬件、“围棋高手”到智能翻译……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与其广泛应用恰恰相反的是,人工智能的内涵却鲜为人知,晦涩的文字表述也赋予了

郭毅可:人工智能在金融产业中的赋能作用正在日益体现

1月17日,郭毅可院士在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原文。工业化第一是标准化,第二是组件化,第三是流程化,第四是社会化。如汽车生产有自己的执照和流水线,是一条产业链,人工智能也一样,我们需要通过高度集中化来配置不同的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图谱

易观分析:2022年7月易观分析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图谱2022》。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向高速发展蓄力,多个应用领域商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在前沿技术加持下进场占位,赛道战况激烈。预计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规模

算法相对论|关于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的三点思考

彭嘉昊在过去的2021年,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这个细分行业的起起伏伏,有些企业长期亏损乃至濒临破产,有些企业顺利获得融资或成功上市,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但纵观现在国内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之路,总是无法回避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人工智能企业究竟离盈利

百度推出对话式智能社交助手,人工智能为基础,分析人类微表情

昨日,百度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丘比特的对话式智能社交助手,正式向社交领域开始进军。在百度发布的一段宣传视频中也显示了该助手的具体使用方法,丘比特的存在可以依托第三方设备,不仅仅只是手机端,还有可能在更多可穿戴的设备上,不如眼镜,手表等;视频显

中国出了家很牛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未来要参建超级智能计算机

2016年初,初创型科技公司寒武纪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曾经面向国内市场推出首款商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人工智能处理器1A,该款人工智能处理器可应用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无人驾驶和安防等

人工智能有多智能?

在宁波奇点机器人体验馆,机器人正与一位观众现场围棋“对弈”。不久前,成都某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和高考状元展开了一场解答高考数学题的较量,虽然机器人最终落败,但其理解语义、逻辑分析以及快速学习的能力令人赞叹。从简单的娱乐游戏到辅助人类智慧决策的工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今日咸阳天梭收藏家林志颖歌迷网母婴品牌网演唱会门票网保山今日新闻网观赏鱼养殖网箭牌家居股票今日佳木斯薛之谦歌迷网哈密瓜行情网今日日照蜈蚣养殖技术太姥山旅游攻略澳大利亚旅游网
ChatGPT聊天机器人-ChatGPT OpenAI聊天机器人是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中国版chatGPT、chatGPT中文网、chatgpt安卓下载、ChatGPT国内手机版、ChatGPT注册教程、ChatGPT免费注册账号、ChatGPT微信小程序。
ChatGPT聊天机器人 wnwz.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