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40:48 | 浏览:95
每经记者:夏冰 每经编辑:梁枭
《可信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可信人工智能”并非新名词了。随着可信实践的深入,产业界对可信人工智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今日(9月1日),在上海举办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信人工智能论坛上,全球20余位可信人工智能顶尖智脑、政府领导、行业代表,围绕可信AI的政策与标准、理论与技术、应用与场景等议题展开探讨。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演进,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数据隐私、算法歧视、安全风险等人工智能治理问题也引起各方的共同关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在论坛上率先提出,发展可信AI,推动人工智能透明可释、安全可控、多元包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融合可信要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成为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IDC相关数据,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619亿美元,预计在2022年同比增长19.6%,超过4300亿美元。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其自身的技术缺陷以及带来的决策偏见、使用安全等问题引发了信任危机,可信成为关注焦点。而构建可信人工智能成为缓解和消除这些担忧的必然选择。
学术界率先推开了可信AI的大门,而企业界则成为实践可信AI的主要力量。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信人工智能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夏冰 摄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陶大程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可信人工智能中各种支撑技术,从实践视角详述可信人工智能的实践路径,对实践可信人工智能、完善可信生态提出了方案和建议。
陶大程认为,可信AI应该研究怎么从以下四方面解决AI的信任危机:稳定性,AI系统抵抗各类环境噪声、攻击的能力;可解释性,AI系统的预测、决策是否透明、可被人理解;隐私保护,AI系统是否可以保护用户隐私不被泄露;公平性,AI系统是否公平对待不同群体。
陶大程表示,可信AI研究的方方面面相互联系,并不孤立。因此,在建立相关标准时需要将可信AI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陶大程提出,实践中,应加强业务人员在AI应用构建中的参与程度,融合业务、数据、算法、运维,以更好更快地实验、开发、部署、管理应用,保证交付与运行质量,提升各业务线获得的效用与价值。
可信已经在人工智能产业各个环节中落地,贯穿研发、生产、经营等内部全流程,打造出全面融合可信要素的人工智能产业,涵盖基础能力、理论技术、应用场景与产品设备等多元化模块。
论坛上,为推动企业实现业务全链路可信,护航可信AI走向工业级落地,蚂蚁集团基于大规模实践经验,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共研一款业内首个适配工业级应用的AI安全检测平台,正式发布向行业开放使用。
蚂蚁集团机器智能部总经理王维强从阿里集团基于可信观的封控技术角度,谈了可信AI从可解释性、公平性、鲁棒性、隐私保护四个维度去推进创新、共建、共生。
“如何量化AI模型的公平,如果不公平原因何在?最终如何让模型更加公平,因此,AI公平性需要可衡量、可归因、可优化。”王维强谈到,从隐私保护技术角度,通过用户隐私体系升级,最小化使用用户客户端内容,识别欺诈、赌博、洗钱等风险场景;与合作伙伴的联防联控,蚂蚁开源的可信隐私计算技术与各互联友商通过多方安全计算、联合建模等方式,助力生态高效进行联合风控,共同控制风险,与生态伙伴隐私技术共建,形成数据最小化。在这方面的落地实践,也让融合可信要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开始兴起。
事实上,目前,人工智能平台系统与可信理念的融合,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部署和支撑服务等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技术上,算法脆弱易受攻击带来的危险性;黑箱模型导致算法不透明,这些都导致外界无法直观理解决策背后的原因。
OPPO终端安全领域总经理王安宇则表示,从1G到4G时代,用户的信任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还涉及各参与实体之间的互信,数字化时代的可信内涵在于安全性、隐私保护、可靠性、韧性、物理安全。“所以说融合世界的可信在社会空间、网络空间、物理空间,而消费者终端安全的趋势在感知与交互安全。”
在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内容科技部副主任石霖看来,应以评测手段推进算法治理落地。他谈到,算法应用诱发较多复杂问题,由于算法不透明、用户不清楚算法的目标和意图,更谈不上对其进行评判和监督,信息不对称导致信任往往难以真正建立。因此,企业在落实算法治理要求时面临规则界定、规则理解、任务分解、任务分配、效果评估等五大关键问题,需要一整套方法论指引。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夏冰 每经编辑:梁枭《可信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可信人工智能”并非新名词了。随着可信实践的深入,产业界对可信人工智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今日(9月1日),在上海举办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信人
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数据规模的扩大,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近年来,AI大模型,如GPT系列、BERT等,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关注。AI硅基小助手【AI硅基
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实现智能化的一种技术和应用。它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科技,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从技术上讲,人工智能是一种通过模拟人类智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技术,旨在开发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它的目标是使计算机具备感知、理解学习、推理决策和交互的能力,从而完成各种任务。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人工智能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人工智能致力于让计算机能够感知和理解各种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通讯员 余紫滨5月9日,荆州学院举办“荆院楚风”学术论坛讲座第五讲,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陈琳担任主讲人。学术讲坛会场“什么是人工智能?”——即能够和人一样进行感知、认知、决
近日,谷歌副总裁兼工程研究员、Vector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伦敦大学学院(UCL)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创立者、2019年计算机界最高荣誉“图灵奖”获得者、被称为The God father of AI(人工智能教父)
众所周知,刷脸认证、自动驾驶、大数据推送、智能音箱、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此引起的数据伪造、算法瓶颈、隐私安全、伦理困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AI 基础设施建设亟需从自身底层能力增强出发,以内生驱动力突破算法关、数据关
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亿欧主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商业落地论坛”将于2023年7月8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论坛背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
太长不看版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和主视觉发布,微软、谷歌、英伟达、OpenAI 等将参会商汤与上海 AI 实验室等发布“书生・浦语”大模型小米入股小雨智造,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科大讯飞:AI 学习机销售迎来“618”开门
近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案件愈发频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5月22日,包头警方发布的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冲上热搜,骗子通过AI换脸技术进行伪装,受害人10分钟内被骗走430万元。作为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英文缩写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目的在于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生产出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包括但不仅限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等系统。人工智能的智能表现
大会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中新网杭州6月10日电(张煜欢)10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位于杭州余杭的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幕。大会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赢”为主题,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40位中
6月10日,“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幕。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科技局、余杭区人民政府承办,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执行。此次大会以“交叉、融合、相生、共
原标题:AI已成产业升级重要引擎本报记者 宋迎迎 王延斌 王晓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这背后是用分布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的“农地云拼”模式。6月26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济宁曲
·即使网络上充斥着人工智能的垃圾,它也可能被证明是有益的,能刺激资金更充足的平台发展。新闻网站评级工具NewsGuard发布2023年6月的错误信息监控结果,称141个品牌正在向低质量的人工智能(AI)生成的网站提供广告收入,来支持这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