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34:57 | 浏览:587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AI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现如今,各种AI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Pixabay
19世纪,作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学科的鼻祖,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与艾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尝试着用连杆、进位齿轮和打孔卡片制造人类最早的可编程数学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数理逻辑运算能力。
20世纪初期,随着西班牙神经科学家拉蒙-卡哈尔(Ramón y Cajal )使用高尔基染色法对大脑切片进行显微观察,人类终于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几乎全部思维活动的基础,都是大脑中那些伸出细长神经纤维、彼此连接成一张巨大信息网络的特殊神经细胞——神经元。
至此,尽管智能的具体运作方式还依然是个深不见底的迷宫,但搭建这个迷宫的砖瓦本身,对于人类来说已经不再神秘。
智能,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构造形式。
就像文字既可以用徽墨写在宣纸上,也可以用凿子刻在石碑上,智能,也未必需要拘泥于载体。随着神经科学的启迪和数学上的进步,20世纪的计算机科学先驱们意识到,巴贝奇和艾达试图用机械去再现人类智能的思路,在原理上是完全可行的。因此,以艾伦·图灵(Alan Turing)为代表的新一代学者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二战后新兴的电子计算机作为载体,构建出“人工智能”呢?
图灵在1950年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用以说明如何检验“人工智能”。
英国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图灵
这个“实验”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图灵测试(Turing test )”:一名人类测试者将通过键盘和显示屏这样不会直接暴露身份的方式,同时与一名人类和一台计算机进行“网聊”,当人类测试者中有七成都无法正确判断交谈的两个“人”孰真孰假时,就认为这个计算机已经达到了“人工智能”的标准。
虽然,图灵测试只是一个启发性的思想实验,而非可以具体执行的判断方法,但他却通过这个假设,阐明了“智能”判断的模糊性与主观性。而他的判断手段,则与当时心理学界崛起的斯纳金的“行为主义”不谋而合。简而言之,基于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思维,图灵和斯金纳都认为,智能——甚至所有思维活动,都只是一套信息处理系统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运算模式。因此,对于其他旁观者来说,只要两套系统在面对同样的输入时都能够输出一样的反馈,就可以认为他们是“同类”。
1956年,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了一个科学上的概念,而后涌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目标与方向。比如说,就像人们在走迷宫遇到死胡同时会原路返回寻找新的路线类似,工程师为了使得人工智能达成某种目标,编写出了一种可以进行回溯的算法,即“搜索式推理”。
而工程师为了能用人类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又构建出了“语义网”。由此第一个会说英语的聊天机器人ELIZA诞生了,不过ELIZA仅仅只能按照固定套路进行作答。
而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应该简化自己的模型,让人工智能更好的学习一些基本原则。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人工智能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一种早期的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程序,名为SHRDLU。工程师对SHRDLU的程序积木世界进行了极大的简化,里面所有物体和位置的集合可以用大约50个单词进行描述。模型极简化的成果,就是其内部语言组合数量少,程序基本能够完全理解用户的指令意义。在外部表现上,就是用户可以与装载了SHRDLU程序的电脑进行简单的对话,并可以用语言指令查询、移动程序中的虚拟积木。SHRDLU一度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成功范例,但当工程师试图将这个系统用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却惨遭滑铁卢。
而这之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与图灵的想象有所不同。
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发展,并未在模仿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也称强人工智能)”上集中太多资源。相反,人工智能研究自正式诞生起,就专注于让计算机通过“机器学习”来自我优化算法,最后形成可以高效率解决特定问题的“专家系统”。由于这些人工智能只会在限定好的狭窄领域中发挥作用,不具备、也不追求全面复杂的认知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弱人工智能”。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可以高效率解决特定问题的人工智能,在解放劳动力,推动现代工厂、组织智能化管理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其他先进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朝着更加多远,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随着系统收集的数据量增加,AI算法的完善,以及相关芯片处理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逐渐从特定的碎片场景转变为更加深度、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让芯片的处理能力得以提升|Pixabay
从小的方面来看,人工智能其实已经渐渐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喊一声就能回应你的智能语音系统,例如siri,小爱同学;再比如在超市付款时使用的人脸识别;抑或穿梭在餐厅抑或酒店的智能送餐机器人,这些其实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而从大的方面来看,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能源及互联网行业的应用正在逐步加深,推动了数字经济生态链的构建与发展。
虽然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鸿沟,通用人工智能仍然像个科幻梦,但就像萧伯纳所说的那样“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永远无法解决一个问题。”科学总是在曲折中前进,而我们只要保持在不断探索中,虽无法预测是否能达到既定的目的地,但途中终归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永庆. 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2] Russell, Stuart J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J].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3] Gabbay D M , Hogger C J , Robinson J A , et al. Handbook of logic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ogic programming. Vol. 1: Logical foundations. , 1995.
[4] 胡宝洁,赵忠文,曾峦,张永继. 图灵机和图灵测试[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06(8):2.
[5] 赵楠, 缐珊珊. 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7, 12(6):3.
[6] Genesereth M R , Nilsson N J . Logical Found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brain broad research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neuroscience, 1987
作者:张雨晨
编辑:韩越扬
来源: 光明网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有一天会超越人脑吗?近日,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刘嘉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发表了演讲《脑与人工智能:站在进化的节点上》。他指出,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无法与人脑相比,但它发展迅猛,类人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2022WAIC元宇宙展区 汤彦俊 摄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郑莹莹)步入第五年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幕很“元”气。2022WAIC展区 汤彦俊 摄 当天的开幕式会场,分“实”“虚”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在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机器人打扫卫生、送咖啡、专业消毒等辅助人类的应用场景集中展出,而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互融共促的趋势,则引领人们看到了一个万物智联的AI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会现场,一览未来“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在6月25日召开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招商银行正在探索银行3.0模式,即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科技投入。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
在电影《异形:契约》中,迈克尔·法斯宾德所扮演的仿生人大卫表面上对人类亲切友好,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行为为人类带来灾祸。而在现实中,如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警告过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人工智能灭世论”的支持者而
未来一段时间本人将不定期的以系列文章形式,分享本人在学习人工智能过程中的一些收获。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典型应用场景、一级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1. 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AI程序被称为智能代理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平稳步提升。近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召开。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迭代,
人工智能的起源于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50多
中新网雄安12月16日电(黄钰涵) “孩子们是雄安未来的建设者,他们需要有(人工智能)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近日,在谈到教育话题时,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副校长郑红彦如是表示。截至目前,京津冀地区已有56所优质学校与河北雄安新
作者:顾小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授)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技术与教育的角逐互动中前行。技术作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核心推进力,与教育这一“人力资本发动机”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AI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现如今,各种AI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Pixabay19世纪,作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学科的鼻祖,数学家查尔斯·巴贝
文 / 高新波如果按照聪明和笨、勤奋和懒惰来划分,世人大致可分为四类:聪明且勤奋、笨但勤奋、聪明却懒惰、笨且懒惰。一般而言,前两种人成功的几率会比较大。因此,人们总结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汗水一份才”的成功经验。进而得出了 “聪明人都在下
中国日报网6月25日电 6月24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云端”开幕,普华永道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Wilson Chow)在中国日报“新时代大讲堂”上介绍了普华永道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预测调查报告,报告总结了人工智能未来发
下载pdf格式报告请关注公众号“行业报告研究院”12 月 21 日,由鹏城实验室、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2019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进入第二天,12场主题演讲,2场圆桌论坛Panel将论坛推向高潮。当天上午,来自
2016年初,初创型科技公司寒武纪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曾经面向国内市场推出首款商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人工智能处理器1A,该款人工智能处理器可应用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无人驾驶和安防等